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芜湖KTV招聘网 > 芜湖热点资讯 > 芜湖学习/知识 >  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良知就是唯一的“自家准则”由此在德行的方

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良知就是唯一的“自家准则”由此在德行的方

2022-11-14 23:39:20 发布 浏览 946 次

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良知就是唯一的“自家准则”。由此在德行的方法问题上,阳明学主张只要依此良知主体去做,并随时随地在事事物物上落实致吾心之良知的实践工夫,最终便可实现成德之理想用儒家的说法,就是成圣成贤的道德理想人格之实现,用我们现在的说法,就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,使自己过上一种好的道德生活。

二、阳明学是对儒学思想传统的传承与创新

无疑地,阳明学以良知为人的基本德性,自有深厚的儒学思想传统之渊源可寻。早在先秦原始儒家,与德行问题并重的乃是德性问题,《尚书》中“明德”之概念便是德性之意,而儒学史上脍炙人口的《大学》“明明德”之说,亦显是对德性而言。更重要的是,阳明心学乃是对儒学思想传统的传承与创新。

事实上,王阳明对于儒学传统在于“心学”这一问题是有充分自觉意识的,他曾明确断言“圣人之学,心学也”,并指出宋代以来被道学家所抉发的尧、舜、禹授受的“十六字心诀”中的“人心”、“道心”说,乃是儒家的“心学之源”。落实在儒学历史上,阳明认为孟子之学便是心学之典范,而在宋代儒学史上第一次提出“心即理”之命题的陆九渊(一一三九至一一九三)之学堪称“孟氏之学也”,阳明自己则表示他是陆学的接续者,在陆九渊与朱熹之间发生的朱陆之辩中,阳明也明显袒护前者,甚至撰述《朱子晚年定论》一书(该书在多种《传习录》单刻本中被作为附录所收),表示朱熹晚年自悔早年之说,其为学旨趣开始趋近于陆九渊,尽管这部书所收的文献并不尽是朱熹晚年之作。故就思想史的史实看,所谓的“朱子晚年定论”是不无疑问的。

然而在心学意义上的道统历史当中,王阳明并不承认朱熹有接续道统的资格,相反他认为由陆九渊上溯至程明道(一〇三二至一〇八五)进而推至先秦孔孟的儒学传统,才是儒家心学的道统谱系。至于阳明自己在儒家道统上的地位,其弟子如薛侃(一四八六至一五四五)便已直言阳明之学乃“孟氏之学”,将阳明直接定位在孟子之后,凸显出阳明心学的重要历史意义。的确,在阳明看来,孟子之后,道统失传,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,究竟谁能上承儒学之道统,其判准惟在“心学”而不能是朱熹所谓的“理学”。

要之,阳明对朱熹理学抱持一种自觉的批判意识,以为朱熹所主张的穷尽“一草一木”之理,其结果必引发一个问题:“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?”这构成了阳明的重要问题意识。另一方面,阳明对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虽有基本肯定,但也有不满,认为陆学比起周程(周敦颐、程明道)仍有所“不逮”,在学问上不免“粗些”。因此我们说,阳明学并不是陆九渊心学思想的简单重复。

的确,从历史上看,王阳明与陆九渊、程明道、孟子之间固然存在重要的承续关系,然而在理论形态上,显然阳明的心学理论更有超越陆九渊、程明道的一面,在上承孔孟尤其是孟子心学的同时,又有新的理论创发,从而形成以心即理、致良知、知行合一等一套系统观点为特色的儒家心学理论新高峰。

三、王阳明的身世及《传习录》的结构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