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之人为之不然。以人之情为欲多而不欲寡,故赏以富厚而罚以杀损也,是百王之所同也。故上贤禄天下,次贤禄一国,下贤禄田邑,愿悫之民完衣食。今子宋子以是之情为欲寡而不欲多也,然则先王以人之所不欲者赏而以人之所欲者罚邪?乱莫大焉。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,聚人徒,立师学,成文典,然而说不免于以至治为至乱也,岂不过甚矣哉!
杀(shài):减少。
禄天下:这里指三公。下文“禄一国”指诸侯,“禄田邑”指士大夫。
严然:同“俨然”,庄重。
上古的人不是这样做的。认为人的本性是多欲而不是寡欲,所以有功就赏赐以财富,有过就减少赏赐,这在历代帝王都是一样的。所以最贤能的人受封为三公,次一等的人被封为诸侯,再次一等的人被封为士大夫,老实本分的人则使其保持基本的衣食生活。现在宋子以人之本性为寡欲而不多欲,这样说,那么先王是用人不想要的东西赏赐人,而用人想要的东西惩罚人吗?没有比这更混乱的了。今天宋子庄重立说,沾沾自喜,聚集弟子,自居师位,著书写文,然而这样的学说最终不免陷于把极好的说成是极坏的,这不是错得太厉害了吗?
礼 论
这是荀子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篇,系统论述“礼”的起源、内容和作用。大戴《礼记》和小戴《礼记》都曾节选其文。
荀子的礼学以“性恶论”为基础,他认为“人生而有欲”,欲而不得,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。制定礼义的目的即在调节人的欲望,从而避免纷争,保持社会安定。礼的内容,荀子认为有“养”和“别”两个方面。“养”即“养人之欲,给人之求”,即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和需求,“别”即“贵贱有等,长幼有差,贫富轻重皆有称者”。荀子认为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。
文章对礼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并重点论述了丧祭之礼,然后提出了“隆礼”的观点,指出礼是治国的根本,是“人道之极”,“天下从之者治,不从者乱;从之者安,不从者危;从之者存,不从者亡”,对礼在维护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予以高度评价。